
【环生学院记者团讯 记者 李春祥】5月24日晚,应学校专门邀请,现美国小麦食品专家侯国泉教授在金荣楼梯三作了题为“改善全谷物食品功能特征的研究”学术报告,会议由林国荣老师主持,福建省复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继光莅临此次报告会,16食品、16环工以及16生物参与此次讲座。
会议伊始,林国荣老师对侯国泉教授的身份及成就进行简单介绍之后,便阐明了此次讲座的目的。讲座很快步入正题,候国泉教授以美国全谷物食品为例,介绍了通常定义全谷物食品的要求为全谷物原料的百分含量、每份中的全谷物含量和是否为第一个原料成分,并分析了全谷物食品的消费趋势。候国泉教授还介绍了他们实验室制作全谷物食品的工艺和分析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通过使用SRC、吹泡仪、流变仪与核磁共振来研究从全麦粉对全麦苏打饼干面团流变性质与产品品质的影响得出结论,苏打饼干的高度、比容与断裂强度随着全麦粉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全麦粉含量增加时混合粉道SRC总吸水量、碳酸钠溶液吸收量以及蔗糖溶液吸收量增大,而乳酸溶液的吸收量下降;第二是通过研究木聚糖内切酶、活性面筋以及阿拉伯胶对全麦苏打饼干面团的流变特性、水分迁移以及烘焙品质的影响得出木聚糖内切酶增加了多糖分子的流动性,并降低面团粘度,能有效提高软白麦全麦面团的延伸性等结论;第三是对麦麸细磨处理对复合全麦粉的质量特性以及生鲜全麦面条品质的影响等研究得出麸皮的颗粒度会影响产品的感官、颜色、PPO活性、糊化特性、粘度和吸水率等,但是颗粒度并不是越小越好,过细反而会影响产品性质并降低其粘度。
随着讲座的进行,大家对全谷物食品的了解也愈发深刻,据了解,经过他们的研究,发现以下几点:1、全谷物产品能通过研磨技术的改良来改善全谷物的质量;2、也能通过实施有效发芽措施来提高其营养及特性;3、还能通过将发芽豆类与小麦结合从而产生营养更高的食品。候国泉教授的此次学术报告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强烈兴趣,大家积极提问,候教授都给予耐心解答。
侯国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现在全谷物的推广还不是很普遍,但全谷物的发展埋藏着很大的潜力,就其高食物利用率来说,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潜力,况且现在大家的热情高涨,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谷物食品发展得更高,更快,更强。”
资料链接:候国泉,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现为美国小麦市场中心技术总监及小麦食品专家,俄勒冈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兼职教授,安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小麦协会专家顾问。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淀粉和蛋白质在小麦加工产品中的功能特性,以及小麦籽粒不同组分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曾获得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西北分区“William FGeddes Memorial Lcctureship”奖项,多次担任AACC年会分会主席,编著《Asian Noodle:Science,Technology and Processing》一书,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加国际会议并做报告4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