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环境保护概论 一、课程性质 考察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及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掌握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熟练掌握环境污染的形成与控制等,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考纲范围 1.掌握环境的狭义与广义定义,基本类型(按主体、按要素、按尺度分),功能;环境要素的概念、特点;环境结构的概念、类型、特点;环境系统的概念、特点;聚落环境的概念、分类;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主要任务、特点、学科体系、形成与发展;环境问题。 2.掌握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监测、生物修复、生态补偿、生态旅游和流域等相关知识内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生态农业、工业及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掌握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涵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掌握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针,生物多样性内涵;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5.掌握环境污染源的主要类型;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6.掌握大气污染及雾霾相关知识;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大气的组成;光化学烟雾的类型及其特征;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大气稳定度与烟流扩散的关系;全球性大气污染;酸雨的概念、分布、成因、危害和对策;主要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和对策;臭气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和对策。 7.掌握水质的概念、分类、主要指标;水污染的概念、分类、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水体自净作用的概念和机理;水环境容量;了解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对策;水华及水体富营养化。 8.掌握土壤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土壤退化的概念、原因和主要类型;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危害及其措施;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组成、特征;土壤污染的概念、特征、类型、主要污染物;草地“三化”;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容量的概念;土壤污染的改良措施;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形势、危害、发生原因和防治办法。 9.掌握环境噪声评价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10.掌握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知识;城市垃圾的概念、组成、分类、危害、对策。 11.掌握放射性污染、光污染和热污染等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12.掌握环境质量的概念,环境质量的价值;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主要类型;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及其适用范围;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内容。 13.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类型;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原则;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及其各项制度的作用和优缺点;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4.掌握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15.掌握环境法的相关知识。 16.掌握环境标准的概念;我国环境标准。 17.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分类、原则;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环境监测的主要特点、要求和基本方法;环境污染的特征;环境污染物的特性。 18.掌握资源的定义及分类;再生资源定义、分类及特征;再生资源产业的定义、内容及特点;再生资源相关产业。 19.掌握无机材料的相关知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及种类;有机合成材料的通用回收方法;掌握生物质的定义及特点;生物质材料的特点、利用方式;生物质产业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质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利用技术。 20.其他一些如碳达峰、碳中和等与环境相关的热点问题。 三、其他相关考试要求 《环境保护概论》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试卷题型包含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