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政策,充分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深度拓展就业市场,强化细化就业服务,扎实做好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我院2022届毕业生共计261人,其中应用化学专业66人,环境工程专业66人,生物技术专业63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66人。男生90人,女生171人,男女生比例为1:1.9。2022届毕业生具体结构见图1-1。

图1-12022届毕业生具体结构基本情况
2、毕业生的生源分布
2022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居前四位的生源地为:福建省(153人、65%)、河南省(10人、4%)、安徽省(10人、4%)、甘肃省(8人、3%)。具体数据详见图1-2,图1-3。

图1-2 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图1-3省内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二)就业率、签约率及毕业去向
1、总就业率
1.1 就业率构成
截至2022年11月25日,我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9.23%,其中签约人数195人。2022届毕业生总就业率构成数据见(表1-1)。
表1-1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总就业率
学历 | 毕业生总数 |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 | |
签就业协议形式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研究生 | 义务征兵 | 就业率 |
本科 | 261人 | 182人 | 10人 | 18人 | 46人 | 3人 | 99.23% |
1.2 分专业就业率
环境工程、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率均为100%、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率为98.48%以及生物技术的就业率为98.41%。从各专业就业率构成可以看出,环境工程专业升学的人数最多。具体各专业就业率构成见图1-4。

图1-4各专业就业率情况
2、总签约率
2.1 签约率构成
截至2022年11月25日数据,2022届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签约人数达到242人,签约率为92.72%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其中签订正式就业协议书人数193人,义务征兵3人,升学46人。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22届总签约数据见表1-2。
表1-2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总签约
学历 | 毕业生总数 | 已签约毕业生人数 | 签约率 |
就业协议 | 义务征兵 | 升学 |
本科 | 261 | 192 | 3 | 46 | 74.71% |
2.2分专业签约率
2022届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签约情况差不多,签约率分别为100%、92.42%、97.00%、82%。具体签约率构成见图1-5。

图1-5各专业签约率情况
(三)就业流向
1、就业地域分布
从2022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表1-4、表1-5)来看,2022届毕业生主要流向为东部地区,所占比例65.13%,西部地区6.51%,中部地区6.13%,南部地区2.63%。其中东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福建省,所占比例达62.07%。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四个沿海相对发达地区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2022届毕业生中,其中省内生源学生有8人在省外就业,省外生源学生有51人在省内就业,具体见表1-6。
表1-4 2022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东部地区 | 地域流向 | 就业本科生 | 就业本科生合计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福建省 | 161 | 61.69% | 170 | 65.13% |
浙江省 | 1 | 0.38% |
上海市 | 2 | 0.77% |
江苏省 | 6 | 2.30% |
西部地区 | 四川省 | 3 | 1.15% | 17 | 6.51% |
贵州省 | 7 | 2.68% |
云南省 | 3 | 1.15%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4 | 1.53% |
中部地区 | 山西省 | 2 | 0.77% | 16 | 6.13% |
安徽省 | 2 | 0.77% |
河南省 | 9 | 3.45% |
湖南省 | 3 | 1.15% |
南部地区 | 广东省 | 7 | 2.68% | 7 | 2.68% |
升学 | 46 | 17.62% | 46 | 17.62% |
义务征兵 | 3 | 1.15% | 3 | 1.15% |
表1-52022届福建省内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地区流向 | 本科生 |
人数 | 比例 |
福建省福州市 | 22 | 8.43% |
福建省厦门市 | 32 | 12.26% |
福建省莆田市 | 71 | 27.20% |
福建省三明市 | 5 | 1.92% |
福建省泉州市 | 22 | 8.81% |
福建省漳州市 | 7 | 2.68% |
福建省龙岩市 | 1 | 0.38% |
合计 | 161 | 61.69% |
表1-6 2022届就业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交叉分析 |
生源地 | 就业地 | 人数 | 比例 |
龙岩市 | 龙岩市 | 1 | 0.48% |
三明市 | 莆田市 | 2 | 0.95% |
福州市 | 2 | 0.95% |
三明市 | 1 | 0.48% |
湖南省 | 1 | 0.48% |
漳州市 | 1 | 0.48% |
泉州市 | 1 | 0.48% |
厦门市 | 1 | 0.48% |
莆田市 | 莆田市 | 17 | 8.10% |
福州市 | 2 | 0.95% |
厦门市 | 8 | 3.81% |
漳州市 | 1 | 0.48% |
泉州市 | 2 | 0.95% |
上海 | 2 | 0.95% |
广西 | 1 | 0.48% |
泉州市 | 泉州市 | 14 | 6.67% |
福州市 | 2 | 0.95% |
莆田市 | 12 | 5.71% |
厦门市 | 5 | 2.38% |
四川省 | 1 | 0.48% |
福州市 | 福州市 | 7 | 3.33% |
厦门市 | 1 | 0.48% |
莆田市 | 2 | 0.95% |
南平市 | 莆田市 | 1 | 0.48% |
厦门市 | 1 | 0.48% |
福州市 | 1 | 0.48% |
漳州市 | 漳州市 | 5 | 2.38% |
莆田市 | 7 | 3.33% |
厦门市 | 8 | 3.81% |
三明市 | 1 | 0.48% |
泉州市 | 1 | 0.48% |
安徽省 | 1 | 0.48% |
广东 | 2 | 0.95% |
厦门市 | 厦门市 | 3 | 1.43% |
云南省 | 福建 | 4 | 1.90% |
云南 | 3 | 1.43% |
四川省 | 广东 | 1 | 0.48% |
福建 | 2 | 0.95% |
四川 | 2 | 0.95% |
山西省 | 山西 | 2 | 0.95% |
福建 | 3 | 1.43% |
河南 | 2 | 0.95% |
河南省 | 福建 | 3 | 1.43% |
河南 | 6 | 2.86% |
江苏 | 1 | 0.48% |
贵州省 | 福建 | 23 | 10.95% |
浙江 | 1 | 0.48% |
贵州 | 9 | 4.29% |
江苏 | 3 | 1.43% |
湖南 | 2 | 0.95% |
广东 | 1 | 0.48% |
广西 | 广东 | 2 | 0.95% |
福建 | 6 | 2.86% |
广西 | 1 | 0.48% |
河南 | 1 | 0.48% |
甘肃省 | 福建 | 6 | 2.86% |
安徽省 | 安徽 | 1 | 0.48% |
福建 | 3 | 1.43% |
江苏 | 2 | 0.95% |
广东 | 1 | 0.48% |
江西省 | 福建 | 1 | 0.48% |
2、就业单位性质
从就业单位所属性质来看,我院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以企业为主,其中居首位的是其他企业,比例达到 73.95%,其次是升学,比例为 17.62%见图1-6。

图1-6 202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去向表
3、就业行业分布
202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流向见图1-7。毕业生就业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制造业(38.1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24%),合计比例为 56.20%,基本符合学院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图1-7 2022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4、就业职业分布
根据图1-8统计,我院2022届毕业生中,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其他人员(66.67%)、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8.10%)工程技术人员(8.10%)。

图1-8 2022届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
(四)继续深造
学院毕业生表现出优秀的科学研究能力,继续深造率一直保持学校前列。2022年毕业生升学4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62%。(表1-7)。
表1-7 2022届毕业生考研情况
(五)自主创业
1、毕业生创业情况及创业行业分布
在前几年年毕业生中,有2名毕业生正在进行自主创业。通过调查,毕业生创业的行业选择集中在以下领域:环保和电子/微电子。具体见图1-9。 应用化学黄更权与他人合股,于2016年5月在厦门注册成立厦门百阿拓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该公司是一家新型的绿化工程公司,公司注重发展开拓新型的立体绿化领域,专注墙体绿化,室内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梁绿化等多方面垂直绿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建立“海绵城市”政策,为城市文明建设更好的生态环境。生物技术林良煊与别人合伙,于2015年8月注册成立深圳海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25(万元)。海飞是全国领先的O2O电子产品回收及以旧换新服务互联网平台。专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子数码产品的回收服务,并正积极拓展业务,致力于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回收品牌,同时努力推动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理念的普及,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图1-9 近几年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
2、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

图1-10 近三年毕业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见图1-10,从图中可以看出,50%同学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另外50%同学创业领域选择商业、服务业和互联网业。为加强创新创业工作,学院对创业毕业生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毕业生创业倾向于借助互联网,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平台创业的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本身蕴含者巨大的商机。
二、 2022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一)协同推进,建立“全员化”就业工作格局
1、领导高度重视,实施“一把手”工程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在就业工作上坚持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以学院院长与书记任组长、各辅导员与专业主任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院、系的纵向管理体系和党、政、团、辅导员及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横向工作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为实现学院就业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院设立就业指导室,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始终把改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环境、条件等放在重要位置,确保工作队伍、经费投入、硬件设施三到位,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发挥专业教师优势,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员化,发动全院教师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群策群力推进就业工作。一是积极搭建实习平台。构建实践实习团队,由教师带队组织开展企业参观、贫困支教、基层调研实习、公益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实践实习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时与莆田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选派学生入企业进行实习见习,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实习期结束对学生进行一定考核,择优录用。二是充分利用行业人脉资源。专业教师多与行业内的用人单位联系紧密,拥有庞大的人脉资源,通过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人脉资源,积极为毕业生联系工作岗位,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有效的对接平台。同时实施就业工作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提供考研专业指导。为更好地对考研同学提供专业上的指导,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对有考研意愿的同学,结合同学们希望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有针对性地配备相应考研指导老师,对于考研动机、考研学校及专业的选择、考研课程的复习及面试技巧等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尽可能为考研同学提供更多帮助。2022年,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共有46位同学顺利考上研究生。
(二)拓宽就业渠道,持续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品质
1、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信息服务水平
学院将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出击,与各地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和猎头单位合作,主动收集和筛选合适的需求信息,并通过信函、电话、短信和网络等多种途径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参加学院招聘会,共开展了环生学院专场招聘会及专场宣讲会5次,为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招聘一站式服务。
2、收集发布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信息
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就业信息网站建设,有效做好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组织宣传、信息发布等工作,及时挖掘省内外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群等方式传递给毕业生,搭建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2022年共提供(发布)1500余个岗位,累计有40多家就业单位到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有效就业信息和机会,许多毕业生通过上述招聘会或宣讲会实现签约就业。
3、巩固和建立就业基地
学院坚持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市场需求、收集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的建议。努力深化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金中闽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闽测检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莆阳检测有限公司、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省瑞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天证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福建正源环境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科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绿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福建省仙游县南丰生化有限公司、益海嘉里(泉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诚味食品有限公司、方家铺子、诚味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百廿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巩固建设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基地。
4、开展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职业规划需求及专业特点,整合学院优秀师资,围绕就业指导教育主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包括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礼仪及技巧、求职安全、创业指导等,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认识就业形势、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鼓励毕业生拓宽视野,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及时就业。
(三)积极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就业
1、关注弱势群体,就业援助常态化
学院高度重视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组织摸底排查,确定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特别针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学生成绩差、求职态度不积极的学生分门别类制定了帮扶计划,结合毕业生“深度辅导”给予必要的心理援助和就业指导,实现 “保障同步”;向企业优先推荐经济困难学生,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充分就业。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实行“一帮一”护航计划,因人而异帮助制定就业计划,逐一落实到位,保障顺利就业。
2、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一方面引导毕业生理性认识就业形势,合理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以多种方式实现广泛就业;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工作指示精神,借助多种媒体大力宣传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项目的宣传动员和组织报名等工作。
(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引导创业促进就业
我院高度重视2022年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项创业活动,聘请优秀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创业大赛;依托1671金沙城线路检测创业园等合作平台,给予创业学生各项政策优惠,扶植大学生创业;利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入优秀校友案例、创业成功故事等载体,强化校内与校外的校友网络链接,建立完善了校内外创业实践的互动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发展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三、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就业率、签约率的变化趋势
前几年我院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平稳,就业率、签约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就业态势良好。详见图3-1。表明学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在社会上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

图3-1就业率、签约率的变化趋势
2、毕业生考研情况分析
2020-2022届毕业生考研情况见图3-2,2020届、2021届、2022届学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录取率分别是8.03%、13.94%、17.62%。

图3-2 2020-2022届毕业生考研情况
四、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1、毕业生收入情况
薪酬的高低,一直被誉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也直接关系毕业生的现实需求。调查统计表明(图4-1),2022届毕业生中有60.25%的人月收入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段,有33.33%的人月收入集中在3000-4000元区间段,有5.12%的人月收入集中在4000-5000元区间段,有1.28%的人月收入集中在5000-6000元区间段。2022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薪酬水平情况以及主要就业单位薪酬水平情况见图4-2和图4-3。

图4-1 2022届毕业生起薪情况统计表

图4-2 福建省内毕业生起薪情况统计 | |

图4-3 环生学院2022届就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薪酬水平情况 |
2、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对口率)情况
专业对口情况是反映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之一。我院对2022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图4-3。
通常情况,专业对口情况与就业稳定性具有直接关系。排除薪酬因素,毕业生所从事岗位与其专业对口,其职业发展空间就相对较大,职业稳定性也将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就相对较高。从整体上看,可见我院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优势。

图4-32022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对口率)情况
3、职业期待吻合度
在2022届毕业生中,有93.9%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吻合。具体见图4-4。

图4-42022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
4、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
图4-5为2022届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22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大多数还是比较满意的,表明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比较认同,目前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就业期望。

图4-5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
5、2022年用人单位对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生评价分析
为真实掌握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学生就业,实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共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发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工作成绩、综合测评等方面。
总体来说,用人单位相当认可我院本科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为道德素质,达到98.93%,其中业务素质满意度95.21%相对偏少反映我院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及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其中,如何更为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特别是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点予以关注的问题。

图4-5 用人单位对2022毕业生评价分析
五、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1、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毕业生对学校各种工作都较为满意。但也指出了我我校毕业生在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外语能力的不足,反映了大学生希望迫切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融入社会。具体详见图5-1、图5-2、图5-3、图5-4。

图5-12022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图5-22022届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

图5-32022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满意度

图5-4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2、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就业是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渠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深刻影响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人才培养状况的“风向标”和“显示器”。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的反馈和指导作用,每年以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整,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高层次就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是首批“卓越人才”试点专业,在“卓越人才”项目实施过程中,两个专业筛选了一批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采取“3+1”的模式培养企业行业需要的优秀人才。2018年学院开始在应用化学专业成立“永荣新材料班”,采取“2+1+1”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同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闽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闽中食品班”校企合作办学。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毕业生就业创业对招生工作和专业设置也有着明确的指向作用。一是根据近几年学院各专业的一志愿满足率、调剂率和就业率的统计情况,重视招生和专业设置,对招生专业有计划的增减;二是在招生宣传上,以各专业就业率、签约率为参考数据,引导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理性填报;三是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对人人才需求的预测;今年来莆田市实施336工程项目,将打造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三个千亿支柱产业,其中的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与我院息息相关,因此我院在2015年设置了新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增加生物技术专业中食品加工课程的比例对接食品加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积极申报化学工程专业对接化学工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影响
1、2022届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为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对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看法,收集更多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好建议,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对我院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校就业指导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等方面;各种招聘活动、学校就业网站;还包括其他就业服务与指导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2022年我校、我院开展的各项就业指导工作都比较满意,对环生学院就业工作给予很高的肯定。
表5-1 2022届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项 目 | 评 价 |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指数 |
就业指导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等就业指导等方面 | 85份 | 147份 | 2份 | 232份 |
比例:36.32% | 比例:62.82% | 比例:0.85% | 比例:99.14% |
通过就业指导课全面改进就业观念、技巧、素质、质量等方面 | 83份 | 151份 | 0份 | 234份 |
比例:35.47% | 比例:64.52% | 比例:0% | 比例:100% |
通过就业指导课全面改进就业观念、技巧、素质、质量方面 | 82份 | 152份 | 0份 | 234份 |
比例:35.04% | 比例:64.95% | 比例:0% | 比例:100% |
通过各种招聘活动、学校就业网站等进行毕业生推荐方面 | 59份 | 171份 | 4份 | 230份 |
比例:25.21% | 比例:73.07% | 比例:1.70% | 比例:98.29% |
办理教师资格证、报到证、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等服务方面 | 101份 | 132份 | 1份 | 233份 |
比例:43.16% | 比例:56.41% | 比例:0.42% | 比例:99.57% |
其他就业服务与指导 | 71份 | 162份 | 1份 | 233份 |
比例:30.34% | 比例:69.23% | 比例:0.42% | 比例:99.57% |
就业工作评价 满意度指数 | 非常满意+满意( 1396 份) | 满意度指数:99.43% |
2、就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2.1 根据发展趋势,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每年的就业情况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工作机制,把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但在今年上半年对用人单位的回访中,很多用人单位认为高校毕业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工作中,建议学院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尤其是工科专业,最好能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供学生到工厂实习;在回访中,部分用人单位提到学生所学内容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前沿,甚至存在很多内容严重滞后的现象,建议讲授内容要贴近行业发展。
2.2 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水平。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培训等各类创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创业者的故事”等活动,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配套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多渠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