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生学院记者团讯 何书红 叶舒婷】 10月24日晚七点,杨梅山论坛在光琼楼东梯准时开讲,来自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赵晓旭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讲座的主题是——银纳米材料杀菌效果及其潜在生态毒性研究,参与本次讲座的是生物技术17级新生和16环工和生物的学生。
本次论坛主要分为五部分:一、紫外线对银纳米材料杀菌效果的增强及其杀菌机理;二、紫外线对银纳米材料引起的DNA损伤的增加;三、紫外线对银离子引起的DNA损伤的增加;四、银纳米材料对组蛋白H3第10位丝氨酸磷酸化(H3S10)的诱导及其机理;五、银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法的开发—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时检测细胞内 纳米颗粒蓄积量及p-H3S10的研究。
“在你们眼中,什么是纳米材料?什么是紫外线?”讲座伊始,赵晓旭就抛砖引玉,引出了纳米材料和紫外线的概念: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 nm),紫外线是指阳光中波长10至400 nm的光线,可分为UVA (紫外线A,波长320 ~ 400 nm,长波)、UVB (波长280 ~ 320 nm,中波)、UVC (波长100 ~ 290 nm,短波)。随后,他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和精准数据以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们更能了解紫外线照射下银纳米材料杀菌效果的研究。最后,他强调了银纳米材料虽有显著的杀菌效果,但同时对人类存在着潜在影响: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等。讲座中,他也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们踊跃参与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他总结了本次的讲座内容,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的讲座。
讲座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赵晓旭,他说道:“举办此次讲座意在培养同学们对科研的兴趣,但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理解本场讲座的知识可能会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