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环境(083002)
(一)本学科基本情况
生态环境重点学科于2007年经福建省教育厅建立的科研平台。学科队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8.2℅,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40.9℅以上。承担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六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学科带头人介绍
黄建辉,1977年出生,福建省莆田市人,教授,副院长,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671金沙城线路检测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福建省化学学会理事、莆田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三)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1、生态系统环境化学生态效应研究
主要是应用环境化学和地球化学及生物化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干扰机理,探讨生态系统污染控制途径和方法、生态环境重建和修复。
2、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
应用生态学、地理图谱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理论与方法,应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模式,评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探索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环境安全。
3、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进行生态系统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开展高效、低能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
4、自然灾害风险及治理研究
主要包括地质、海洋、气象、洪水等灾害成灾机制、防治技术及风险研究,研究灾害在环境规划、生态环境重建、环境工程决策、经济建设评估中的影响。
(四)本学科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融合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三个学科,突出三个学科的有机联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希望在污染的机理研究上、在控制方法上有所突破,发挥我们的特点。为福建省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平台与理论支撑。
(五)学科建设成效
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重点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SCI收录24篇,申请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4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7项,研究成果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一、生态环境(083002)
(一)本学科基本情况
生态环境重点学科于2007年经福建省教育厅建立的科研平台。学科队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8.2℅,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40.9℅以上。承担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六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学科带头人介绍
沈金瑞(男,1954年2月出生),教授;1671金沙城线路检测环境工程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近年来,在全国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编著1部。
(三)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1、生态系统环境化学生态效应研究
主要是应用环境化学和地球化学及生物化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干扰机理,探讨生态系统污染控制途径和方法、生态环境重建和修复。
2、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
应用生态学、地理图谱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理论与方法,应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模式,评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探索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环境安全。
3、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进行生态系统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开展高效、低能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
4、自然灾害风险及治理研究
主要包括地质、海洋、气象、洪水等灾害成灾机制、防治技术及风险研究,研究灾害在环境规划、生态环境重建、环境工程决策、经济建设评估中的影响。
(四)本学科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融合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三个学科,突出三个学科的有机联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希望在污染的机理研究上、在控制方法上有所突破,发挥我们的特点。为福建省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平台与理论支撑。
(五)学科建设成效
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重点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SCI收录24篇,申请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4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7项,研究成果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得到推广应用。